图片
本文导读 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,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。图片
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,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、骨吸收增加所致。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,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。骨折疏松后,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,严重者甚至丧失行动能力,无法生活自理,极大影响了生活质量。图片
骨质疏松会出现哪些症状轻者可无明显症状,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「寂静的疾病」。随着病情进展,可以出现乏力,骨痛、以腰背部为主,更容易发生骨折,严重则会出现脊柱变形,甚至影响心肺功能,或者牵连腹部脏器出现便秘、腹胀。图片
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1.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年龄自然增长,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。2.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是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。主要和衰老后多重因素影响下的骨量、骨质下降有关。3.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于青少年,可能与骨代谢异常有关。4.继发性骨质疏松像甲亢、1型糖尿病、库欣综合征、胃切除术后、肝胆疾病、血液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痛风等疾病可能影响骨代谢,或者药物影响如糖皮质激素、甲氨蝶呤、肝素等,均有可能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。图片
如何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的风险有以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,更容易得骨质疏松。1.老人由于年纪增长衰老,器官功能减退,性激素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下,骨量骨质下降,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风险增加。2.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,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,破骨细胞活跃,骨量下降并加速流失,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。3.吸烟、饮酒人群吸烟人群的骨质流失速度更快。重度饮酒会减少骨生成,还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。4.营养不足过度减肥节食,或者有进食障碍的人群,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。如果膳食结构不均衡,高钠饮食、钙、维生素D摄入不足,也可能增加风险。5.日照不足日照不足,不爱晒太阳,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。6.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激素皮质激素类药物、抗抑郁药、甲氨蝶呤、肝素等,容易导致骨质流失。在服用这些药物时,请密切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。图片
你对骨质疏松可能存在这些误解1.多喝骨头汤能不能防治骨质疏松不能。实际上骨头汤很多时候是在喝骨头中的脂肪,补钙作用微乎其微。喝牛奶补钙的效果会来得更好。预防骨质疏松需要注意饮食多样化,合理膳食结构,重视钙、蛋白质的摄入。2.骨质疏松就是缺钙,要吃钙片骨质疏松本身是骨代谢异常造成的,其中包括钙吸收的异常。如果单纯补钙,但无法有效吸收,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。因而建议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,而不是一见到骨质疏松就补钙,盲目补钙还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和结石等其他问题。3.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会得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的「专利」,目前越来越年轻化。很多年轻人如果久坐少动,挑食、节食,又不拒绝不良嗜好,骨质疏松症就有可能找上门。实际上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,我们的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。图片
如何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综合管理的过程,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、骨健康补充剂添加、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共同进行。1.骨健康补充剂添加💊钙剂提倡尽可能通过膳食补钙,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,可考虑给予补充钙剂。不过要注意,补钙需适度,有高钙血症的、高尿酸、肾结石、心血管病的需谨慎。💊维生素D绝经后女性、老年人、户外光照暴露不足的人,均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。建议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适当日晒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,促进骨骼强壮。2.药物治疗目前来说,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包括: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;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;骨量减少且具高骨折风险的患者。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可以分为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、抑制骨吸收的药物。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,还可以考虑性激素补充剂。图片
中医如何看待骨质疏松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「骨质疏松」一病名的记载,但是有类似的论述如「骨痿」「骨枯」「骨痹」等。《素问》中提到:「病在骨,骨重不可举,骨髓酸痛,寒气至,名曰骨痹。」「肾气热,则腰脊不举,骨枯而髓减,发为骨痿。」骨质疏松的发生,与肝脾肾三脏亏损关系最为密切,但以肾虚最为关键,其主要病机为:肾精不足、脾胃虚弱、肝失条达、瘀血阻络。中医内治法方药辨证施治1.肾阳虚证症状腰背冷痛,酸软乏力。驼背弯腰,活动受限,畏寒喜暖,遇冷加重,尤以下肢为甚,小便频数,舌淡苔白,脉弱等。治法补肾壮阳,强筋健骨。代表方右归丸加减2.肝肾阴虚证症状腰膝酸痛,手足心热。下肢抽筋,驼背弯腰,两目干涩,形体消瘦,眩晕耳鸣,潮热盗汗,失眠多梦,舌红少苔,脉细数等。治法滋补肝肾,填精壮骨。代表方六味地黄汤加减。3. 脾肾阳虚证症状腰膝酸软,双膝行走无力,弯腰驼背,畏寒喜暖,腹胀,面色白,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等。治法补益脾肾,强筋壮骨。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。4.肾虚血瘀证症状腰脊刺痛,腰膝酸软。下肢痿弱,步履艰难,耳鸣。舌质淡紫,脉细涩等。治法补肾强骨、活血化瘀。代表方补肾活血汤加减。5.脾胃虚弱证症状腰背酸痛,体瘦肌弱。食少纳呆,神疲倦怠,大便溏泄,面色萎黄,舌质淡,苔白,脉细弱等。治法益气健脾,补益脾胃。代表方四君子汤、参苓白术散加减。6.血瘀气滞证症状骨节刺痛,痛有定处。痛处拒按,筋肉挛缩,多有骨折史,舌质紫暗,有瘀点或瘀斑,脉涩或弦等。治法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。中成药1.仙灵骨葆胶囊组成淫羊藿、续断、丹参、知母、补骨脂、地黄。功效滋补肝肾,活血通络,强筋壮骨。适用症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,骨折,骨关节炎,骨无菌性坏死等。注意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。2.骨疏康胶囊组成淫羊藿、熟地黄、骨碎补、黄芪、丹参、木耳、黄瓜子。功效补肾益气,活血壮骨。适用症主治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,症见腰背疼痛、腰膝酸软、下肢痿弱、步履艰难、神疲、目眩、舌质偏红或淡,脉平或濡细。3.强骨胶囊组成骨碎补总黄酮。功效补肾,强骨,止痛。适用症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骨痿,症见骨脆易折、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、畏寒肢冷或抽筋、下肢无力、夜尿频多;原发性骨质疏松症、骨量减少见上述证候者。4.金天格胶囊组成人工虎骨粉。功效健骨。适用症用于腰背疼痛,腰膝酸软,下肢痿弱,步履艰难等症状的改善。5.芪骨胶囊组成淫羊藿、制何首乌、黄芪、石斛、肉苁蓉、骨碎补、菊花。功效滋养肝肾、强筋健骨。适用症用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肝肾不足证,症见腰膝酸软无力、腰背疼痛、步履艰难、不能持重。注意本品中含有何首乌,不宜长期服用,建议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。肝病者不建议使用。6.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成黄芪、人参、红花、三七、杜仲、鳖甲、陈皮、钻地风、洋金花。功效活血益气、补肝肾、接骨续筋、消肿止痛、促进骨折愈合。适用症用于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、股骨头坏死、骨关节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症。7.左归丸组成熟地黄、枸杞子、山茱萸、龟甲胶、鹿角胶、菟丝子、牛膝、山药。功效滋阴补肾。适用症用于治疗肾阴不足、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盗汗遗精、口燥舌干等。8.右归丸组成肉桂、附子、鹿角胶、杜仲、菟丝子、山茱萸、熟地黄、枸杞子、当归、山药。功效温补肾阳、填精止遗。适用症用于治疗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腰膝酸冷,精神不振,大便溏薄,怯寒畏冷,阳痿遗精,尿频而清。9.骨松宝颗粒组成淫羊藿、续断、知母、地黄、三棱、莪术、川芎、赤芍、煅牡蛎。功效补肾活血、强筋壮骨。适用症用于骨质疏松、骨关节炎等。注:以上方药和中成药仅供参考,具体请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。图片
中医特色生活方式调整1.药膳方(仅供参考)图片
怀杞甲鱼汤图片
材料怀山药、枸杞、骨碎补、甲鱼。做法取甲鱼宰杀砍块,其他材料洗净加入,清水适量,隔水炖2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功效滋阴补肾,益气健脾。适用症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潮热盗汗,头晕、耳鸣,口燥舌干等。图片
羊脊骨粥材料羊脊骨、肉苁蓉、菟丝子。做法先将羊脊骨砸碎,煮沸后捞出羊骨,取汁;再加入其他材料煮粥,粥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。功效温肾壮阳,填精补髓。适用症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神疲乏力,小腹冷痛,肢冷畏寒等症。图片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1.保证充足、适度的日照适当的日照,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进而提高钙的吸收率。但要注意避免烈日晒伤皮肤。2.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上要注意多样化,重视钙、蛋白质的摄入。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。3.预防跌倒如家中应该注意安装适老装备,浴室安装扶手,家中安装小夜灯等。4.积极重视骨密度测试建议40岁以上人群或有明显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,都应定期做好骨密度测定,做好骨质疏松的防治。骨质疏松不是小病,一旦轻视,对生活的打击可能是彻底的(慢性疼痛,残疾,失去行动能力,无法自理,甚至死亡)。而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慢性长期管理的过程,不管在哪一个阶段治疗,都不晚,但早发现早治疗会大大受益。▎参考资料: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.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( 2020 )[J].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,2020,12:1717-1725.《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》标准化项目组.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指南(2021 年)[J].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,2022,4:393-404.谢雁鸣,宇文亚,董福慧,孙树椿,王和鸣,刘庆思,华中健,马良宵,廖星,徐桂琴,支英杰,牛潞芳.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(摘录)[J]. 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2,7:1886-1890.刘佩,梁润英.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[J]. 中医学报,2022,10:2122-2130.谭思敏,陈文辉,李双蕾,蒋云霞,金鑫艳,吴瑞杰.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[J]. 大众科技,2022,278:71-74.中华中医药学会.绝经后骨质疏松症(骨痿) 中医药诊疗指南( 2019 年版)[J]. 中医正骨,2020,2:1-12.许荣权,苏再发.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的研究概况[J]. 中国医药导刊,2020,11:772-775.吴迪,林逸轩,李金菊,巫玉童,方朝晖.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10年临床研究进展[J]. 中医药临床杂志,2019,11:2038-2041.张沙,李红霞,胡秋生,周顺林.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[J]. 河北中医药学报,2018,5:61-64.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